
外滩街道辖区面积2.18平方公里,却是上海人流量最大的街道之一;辖区内不但有历史底蕴厚重的万国建筑博

外滩街道辖区面积2.18平方公里,却是上海人流量最大的街道之一;辖区内不但有历史底蕴厚重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还有烟火气十足的背街小巷。今天下午,外滩街道发布了2018年“十大新闻事件”,展现内容聚焦民生改善,养老服务、城市运行、社区治理等多方面。尽管这些“新闻事件”只是发生在一个小社区的事情,但每个“微小改变”却体现了典型的上海人家日常,也反映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开放。记者选取了其中三个代表性新闻事件进行回顾与报道。
“深藏深闺”的外滩沿线老建筑敞开大门
位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申城一道靓丽风景,但不少建筑都“深藏深闺”。住在吉祥里的王老伯家距外滩一步之遥,却没机会走进这些建筑。2018年6月,外滩街道党工委等推出“走进外滩建筑”项目,外滩源1号、和平饭店、中国银行大楼、浦发银行大楼等多座经典历史建筑对公众开放,企业员工成了引导参观的志愿者。王老伯第一次跟随讲解员参观外滩源1号,美轮美奂的历史建筑让他大开眼界。
早在2017年,外滩街道党工委推出“滨江党建议事厅”,政府行政部门、街道社区、楼宇企业等76家辖区单位参与。在这一平台上,街道社区与企业有了相互了解沟通的机会,遇到难题,企业也可以找街道社区帮忙。去年,街道向参与这一平台的外滩沿线单位提
出开放建筑的诉求,很快得到响应,外滩历史建筑逐渐向社区居民敞开大门。
寸土寸金之地有了高品质为老服务设施
外滩街道老龄化程度高,但由于辖区内寸土寸金,过去养老服务设施相对缺乏。去年10月,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汉口路的汉光大楼内运营。汉光大楼与南京路步行街一步之遥,由黄浦区政府盘整资源从原本办公用房中划拨出来,供街道打造为老服务设施。
彩色磨砂玻璃、铜艺吊灯、摇头扇、旧报纸杂志磁带,老上海元素之外,装修整体色系竟然透着一股浓浓的莫兰迪色系风,这家为老服务中心被称为黄浦区颜值最高的为老服务中心。
光有“颜值”远远不够,这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依托中心内的日间照护机构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设置助餐、助浴等便捷生活服务设施,多功能活动室提供文体活动和教育学习场所,相谈室提供法律维权、心理疏导、情绪管理指导,还引入“医养结合”的理念,老人可以在养老服务设施内“一站式”获得全科门诊、中医理疗和长护险等医疗服务。
社区工作从“婆婆妈妈”到“精细化管理”
2018年5月,黄浦区外滩街道完成了居委会换届选举,7位居民区党总支老书记退休。有人为小区整洁,曾带着腰伤趴在地上洗地,有人为送居民就诊, 在救护车上晕得直吐……老书记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赢得了居民们的尊重与爱戴。
老书记退休了,新书记走到台前。社区工作从“婆婆妈妈”、“一地鸡毛”,走向到“互联网思维”、“精细化管理”。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庄严承诺,要顺应时代变化但也要传承荣光——继承“微笑外滩”的社区工作者传统。去年,黄浦区有177个居委会完成了换届工作,选出来的党总支书记“老中青”搭配,有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老书记、有90后年轻书记,社会工作阅历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搭配也都非常合理,为进一步服务居民打下坚实基础。
街道邀请社区居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派出所民警、社区新侨人士、驻区企业单位员工等社会各界人士推荐新闻事件,再由居民通过线上线下公开投票评审的形式推选出10大新闻事件。当天,十大新闻事件中的“主角”们,也来到了发布会现场,以情景小品、唱歌、朗诵等方式,向观众们再现新闻的真实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