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汽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随之将会产生大批量的报废动力电池。这些报废动力电池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同时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工业化回收再利用报废动力电池的技术,因此对报废动力电池回收预处理方案及其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报废动力电池回收预处理方案,其次采用经济属性指标、环境属性指标、工艺属性指标建立报废动力电池回收预处理方案评价体系。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研究主要集中于价值高的正极贵重金属钴和锂的回收,对负极材料的分离回收较少。废锂电池负极中的铜(含量达35%左右)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重要生产原料,粘附于其上的碳粉,可作为塑料、橡胶等添加剂使用。因此,对废锂电池负极组成材料进行有效分离,对于限度地实现废旧锂电池资源化,消除其相应的环境影响具有推动作用。
预处理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动力锂电池中回收价值较高的正极活性材料与其他物质进行分离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放电、拆解破碎等步骤得到正极片,并通过一定方法将电极片中的粘结剂或集流体除去,主要通过一系列物理手段实现。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的兴起,锂离子电池的使用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但随之而来的锂离子电池报废问题却令人堪忧,预计到2020年,锂电池报废累计量将达到250亿只。巨大数量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如果不合理处置,不仅意味着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会造成金属资源的巨大浪费。